首页 > 综合百科 > 刘可钦

刘可钦

来源: 时间:2024-10-04 21:18:40 浏览量:


刘可钦,现任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第三小学校长,国家督学,全国劳动模范,北京市中小学特级校长,北京市政协委员,正高级教师,数学特级教师,当代教育名家。曾任教育部全国教师课程资源专家委员会委员,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专家工作委员会委员,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研制组核心成员;国家义务教育课程改革综合审议组成员;教育部小学校长培训中心兼职教授;北京师范大学特聘硕士研究生导师;教育部“校长国培计划”中小学名校长领航班实践导师 、北京市名校长发展工程实践导师;北京市特级教师学会副会长;新世纪(版)小学数学教材分册主编。
刘可钦人物履历中关村第三小学校长刘可钦光荣入选2020年全国先进工作者
从教以来,她忠实履行党和国家赋予的神圣使命,植根于深厚的中国文化,以富有前瞻性的创新,投身教育改革。从上世纪90年代,作为核心成员参与主体教育实验,为新世纪初期我国第八次课程改革奠定实践基础;到带领中关村三小面向未来重塑学校的变革,探索学校教育改革的中国方案;再到参与千年大计,建设雄安校区,为名校带动薄弱地区教育转型提供有效路径。刘可钦始终以其“理想信念、道德情操、扎实学识、仁爱之心”,受到中国乃至世界教育同行的认可和赞扬。
刘可钦教育理念小学阶段不能让上千名学生都去做同一件事,而应该保持基础教育的全面性和基础性。比如某学校是“乒乓球特色学校”,如果全体孩子不管性格、爱好是什么,都去学乒乓球,或者只能选学乒乓球,未必就是一种进步。
26学时的国家课程内容和学习方式基本上没有变,普遍采用的是国家的教材内容,教师讲解、学生练习以及传统的纸笔考试。这里,可以作为的空间很大——如何将国家课程的26学时变成“正餐”,而不是“点心”?如何让“正餐”全面而有营养,既好吃又健康?这可能是未来学校课程改革和质量提升的巨大空间。
在中关村三小,我们已经开始了行动,尽管很艰难。我们叫作“真实的学习”,就是希望能够将国家课程的“规定性学习内容”与“真实的生活”建立有机联系。不是另辟蹊径,而是通过真实问题的学习,在语文、数学、科学这些课程中寻求最大的融合,让孩子们有跨学科的学习经历和思维方式。我们每周都有两节90分钟的大课,不同学科的教师要在一起共同备课,实现学科教学目标以及育人目标最大程度的融合与统一。
在刘可钦眼里,每一个孩子都是独特的、重要的、渴望成功的、需要尊重的,只要老师充满爱心地走进每个学生的心灵,学生就会在“我是重要的”信念中积极调整自己的学习行为和心理状态,逐步成为一个有健全人格的人。一天,孩子们依恋地拉着刘可钦的手问:“你为什么要当老师呢?”刘可钦脱口而出:“因为有了你,我才喜欢当老师。”一句话,道出了刘可钦为师的幸福感和责任感。
她坚持不懈地反思、学习、创造,只为将数学课程变为“思考的数学”,而不是“操练的数学”;变为“有趣的数学”,而不是“令人生厌的数学”;变为“学习者获得不断成功的数学”,而不是“可怕的,使人失去信心的数学”;变为贴近学生生活的“现实的数学”而不是将学生的生活世界抛在一边的抽象的数学;变为带着“文化味”,闪耀着思想火花的数学,而不是作为解题工具的数学。
班组群是教育创新的切入点,它打破了传统教育的单一班级模式,建起了一种适合孩子成长的家庭结构:每个班组群由三个连续年级的3个班级的100多名学生组成,并由来自不同学科的7位教师组成合作团队,共同负责群里孩子的教育管理。
“在群里,每个孩子可以与本班的同龄人一起学习,也可以与弟弟妹妹或者哥哥姐姐共同学习;对学习遇到的问题,既可以向本班教师请教,也可以向群里每个老师请教。”刘可钦校长说。学生间多了沟通交流,师生间多了理解包容,教师间多了互助合作,为孩子全面发展创造了更多机会。
将传统的分科课程整合为六大类课程,按照单一学科整合、跨学科联系和多学科学习三种模式授课。在学时安排上,变革40分钟一节课的固定模式,以90分钟为一个学时板块,提供多种灵活的学时组合,由两个或多个学科教师灵活安排。
通过课程内容以及学习时段的整合,减少了学科间内容上的重复,开展同龄跨学科学习、跨龄跨学科学习以及多学科相融的项目学习。
“每个学生都是重要的,让每一个学生全面而具个性的发展。教育就是一个成人做了有利于学生发展的正确的事情,它往往是在及其具体的真实的生活情景当中发生,有时是在不经意间发生的。在小学阶段,学校和教师应淡化功利,以长久的眼光,从容的心态,在给予孩子们扎实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逐步体验到平等、自由、民主、尊重、信任、友善、理解和宽容。同时,受到激励、鼓舞、感化、召唤、指导和建议,引导他们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浓厚的学习兴趣,并练就健康、强健的体魄,为孩子们的终身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学术奖项:“小学生主体性发展实验”获得全国基础教育创新一等奖;《刘可钦与主体教育》获得教育部组织的20位教育家成长丛书之一;《教育其实很美》获得全国第五届教育科研成果二等奖;“面向未来的学校教育组织生态和空间结构变革的实践研究”获得北京市基础教育教学成果特等奖,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等。
代表性论著:《学生需要什么样的数学》《21世纪,我们怎样教数学》《小学生数学学习主体性初探》《我要成为最佳的我——小学生主体性发展实验研究》《对新课程背景下数学课堂变革问题的若干思考》等。
2020年11月24日,被表彰为2020年全国先进工作者。
2021年6月17日,被评为北京市优秀共产党员。
刘可钦教育创新班组群是教育创新的切入点,它打破了传统教育的单一班级模式,建起了一种适合孩子成长的家庭结构:每个班组群由三个连续年级的3个班级的100多名学生组成,并由来自不同学科的7位教师组成合作团队,共同负责群里孩子的教育管理。
“在群里,每个孩子可以与本班的同龄人一起学习,也可以与弟弟妹妹或者哥哥姐姐共同学习;对学习遇到的问题,既可以向本班教师请教,也可以向群里每个老师请教。”刘可钦校长说。学生间多了沟通交流,师生间多了理解包容,教师间多了互助合作,为孩子全面发展创造了更多机会。
将传统的分科课程整合为六大类课程,按照单一学科整合、跨学科联系和多学科学习三种模式授课。在学时安排上,变革40分钟一节课的固定模式,以90分钟为一个学时板块,提供多种灵活的学时组合,由两个或多个学科教师灵活安排。
通过课程内容以及学习时段的整合,减少了学科间内容上的重复,开展同龄跨学科学习、跨龄跨学科学习以及多学科相融的项目学习。
“每个学生都是重要的,让每一个学生全面而具个性的发展。教育就是一个成人做了有利于学生发展的正确的事情,它往往是在及其具体的真实的生活情景当中发生,有时是在不经意间发生的。在小学阶段,学校和教师应淡化功利,以长久的眼光,从容的心态,在给予孩子们扎实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逐步体验到平等、自由、民主、尊重、信任、友善、理解和宽容。同时,受到激励、鼓舞、感化、召唤、指导和建议,引导他们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浓厚的学习兴趣,并练就健康、强健的体魄,为孩子们的终身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学术奖项:“小学生主体性发展实验”获得全国基础教育创新一等奖;《刘可钦与主体教育》获得教育部组织的20位教育家成长丛书之一;《教育其实很美》获得全国第五届教育科研成果二等奖;“面向未来的学校教育组织生态和空间结构变革的实践研究”获得北京市基础教育教学成果特等奖,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等。
代表性论著:《学生需要什么样的数学》《21世纪,我们怎样教数学》《小学生数学学习主体性初探》《我要成为最佳的我——小学生主体性发展实验研究》《对新课程背景下数学课堂变革问题的若干思考》等。
2020年11月24日,被表彰为2020年全国先进工作者。
2021年6月17日,被评为北京市优秀共产党员。
刘可钦教育感悟“每个学生都是重要的,让每一个学生全面而具个性的发展。教育就是一个成人做了有利于学生发展的正确的事情,它往往是在及其具体的真实的生活情景当中发生,有时是在不经意间发生的。在小学阶段,学校和教师应淡化功利,以长久的眼光,从容的心态,在给予孩子们扎实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逐步体验到平等、自由、民主、尊重、信任、友善、理解和宽容。同时,受到激励、鼓舞、感化、召唤、指导和建议,引导他们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浓厚的学习兴趣,并练就健康、强健的体魄,为孩子们的终身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学术奖项:“小学生主体性发展实验”获得全国基础教育创新一等奖;《刘可钦与主体教育》获得教育部组织的20位教育家成长丛书之一;《教育其实很美》获得全国第五届教育科研成果二等奖;“面向未来的学校教育组织生态和空间结构变革的实践研究”获得北京市基础教育教学成果特等奖,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等。
代表性论著:《学生需要什么样的数学》《21世纪,我们怎样教数学》《小学生数学学习主体性初探》《我要成为最佳的我——小学生主体性发展实验研究》《对新课程背景下数学课堂变革问题的若干思考》等。
2020年11月24日,被表彰为2020年全国先进工作者。
2021年6月17日,被评为北京市优秀共产党员。

上一篇:西湖的来历
下一篇:生活用品有哪些

© 转乾企业管理-公考网 版权所有 | 黔ICP备2023009682号

免责声明:本站内容仅用于学习参考,信息和图片素材来源于互联网,如内容侵权与违规,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我们将在三个工作日内处理。联系邮箱:303555158#QQ.COM (把#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