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知识与问答 > 三伏天是什么意思

三伏天是什么意思

来源:互联网转载 时间:2024-11-12 22:44:58 浏览量:

三伏天是指一年中气温最高、潮湿、闷热的日子。“三伏”是初伏、中伏和末伏的统称,每年出现在阳历7月中旬到8月中旬,其气候特点是气温高、气压低、湿度大、风速小。因为夏季的白天比黑夜长,白天时间长,阳光照射的时间也长,地表吸收的热量远大于发散的热量,使得地面聚集的热量一天天累积,温度持续增高。三伏天正好起始于夏至后的第三个庚日,在此期间地表热量的积累达到顶峰,所以三伏天就成为一年中最热的日子。

初伏:

初伏是夏至后的第三个庚日,是三伏中头伏的第一天,通常也指从夏至后的第三个庚日起至第四个庚日前一天的一段时间。也叫头伏。

初伏,按中国的日历法来说,这是真正暑天的开始。百姓常说:热在三伏,冷在三九。三伏天是一年内气温最高、湿度最大的季节,分为初伏、中伏和末伏,其中初伏和末伏均固定为10天,中伏有的年份10天,有的年份20天。伏期开始称入伏或交伏,伏期结束称出伏。中伏天数的多少视交伏早晚而定,一般7月28日以前交伏,中伏为20天,7月29日交伏,中伏为10天。

中伏:

三伏的第二伏,也称二伏。通常指从夏至后第四个庚日起到立秋后第一个庚日前一天的一段时间。唐皎然《五言奉和陆使君长源水堂纳凉》:“六月正中伏,水轩气常凄。”宋惠洪《夏日陪杨邦基烹茶分韵得嘉字》:“炎炎三伏过中伏,秋光先到幽人家。”宋曾巩《苦热》诗:“忆初中伏时,怫郁炎气升。”

末伏:

末伏是立秋后的第一个庚日,是最后的一伏;通常也指从立秋后第一个庚日起到第二个庚日前一天(共十天)的一段时间;也作终伏、三伏。到末伏的第10天为止。

俗话说,“冷在三九、热在中伏”意思是一年中最热的日子属“三伏”“三伏”中又以“中伏”最热。夏至后第3个庚日为初伏,第四个庚日到第五个庚日为中伏,立秋后的第一个庚日到第二个庚日是第三伏。每一个庚日相隔10天,因为有闰月的关系,夏至到立秋之间有的年份出现4个庚日,有的年份出现5个庚日,所以,中伏的天数不确定,有的年份是10天,有的年份中伏天数是20天。俗话说热在中伏,据了解,今年二伏从7月23日开始,总共20天。在三伏的30天里,一般来说,中伏的20天是最热的时候。中伏最突出的特点是“热”而且是“湿热”“桑拿”天气让人难以喘息,仿佛置身于一个大蒸笼。

© 转乾企业管理-攻考网 版权所有 | 黔ICP备2023009682号

免责声明:本站内容仅用于学习参考,信息和图片素材来源于互联网,如内容侵权与违规,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我们将在三个工作日内处理。联系邮箱:303555158#QQ.COM (把#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