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知识与问答 > 岩土工程勘察报告

岩土工程勘察报告

来源:互联网转载 时间:2025-04-18 21:33:25 浏览量:

岩土工程勘察报告本文简介:一、前言受江西世祥隆盛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委托,我核工业赣州工程勘察院承担其永丰县状元华府拟建场地岩土工程详细勘察工作。(一)工程概况:拟建场地位于永丰大桥旁,恩江大道西侧,交通工具可直达勘察现场,地理环境优越,交通十分便利。各拟建建筑物基本特征见表1。表1各拟建建筑物基本特征建筑名称设计等级层数上部

岩土工程勘察报告本文内容:

一、前

受江西世祥隆盛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委托,我核工业赣州工程勘察院承担其永丰县状元华府拟建场地岩土工程详细勘察工作。

(一)

工程概况:

拟建场地位于永丰大桥旁,恩江大道西侧,交通工具可直达勘察现场,地理环境优越,交通十分便利。各拟建建筑物基本特征见表1。

表1

各拟建建筑物基本特征

建筑

名称

设计

等级

层数

上部结

构类型

预计基础埋深(m)

单柱最大荷载(KPa)

地基变形允许值

基础

型式

±0.00

标高(m)

1-1

乙级

15F

框架结构

5~7

2000

5.0

微腐蚀

侵蚀性CO2

mg/L

38.52

41.25

1.0

微腐蚀

砼结构中的钢筋

C1-

(mg/L)

40.23

41.32

5.0米,类比本地区邻近工程土层的钻孔等效剪切波速测试结果,土层等效剪切波速其范围值在250~500m/s之间。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有关条件判定:场地土类别属中软场地土,场地类别为Ⅱ类。勘察场地范围内四周平坦、开阔,综合判定本场地为对建筑抗震影响一般的地段。

(七)

场地不良地质作用

勘察场地地势开阔,无滑坡、崩塌、地面沉陷、岩溶、泥石流等不良地质作用,地基无暗浜、古河道、大的洞室等不良地质作用,下卧岩层中未见洞穴和软弱夹层存在,场地内无膨胀性土和湿陷性土等其他特殊性土分布。

3、

岩土工程分析与评价

(一)场地地基岩土层工程性质及地基土均匀性评价

根据钻孔资料分析,岩、土层在平面上分布稳定性一般,厚度及层面起伏变化一般,但各土层之间的工程特性差异较为显著。综上所述认为,本场地地基土层的均匀性一般。

(二)场地稳定性及适宜性评价

据区测资料及历史地震资料分析表明,拟建场地区域稳定性较好,无滑坡、危岩、崩塌、泥石流等不良地质作用,适宜拟建本工程。

(三)地基岩土层承载力的确定

1.本次勘察依据所进行的钻探取样、室内土工试验、原位测试等成果,结合吉安地区已有的研究成果、工程经验,对本场地所分布的地基土的物理、力学性质指标综合分析后确定地基土主要岩土岩土参数建议值,详见下表9。

表9

地基土主要岩土参数建议值表

主要

参数

土层

天然重度

r(KN/m3)

压缩模量

ES(MPa)

变形模量

EO(MPa)

抗压强度标准值(MPa)

承载力特征值fak(Kpa)

抗剪强度

粘聚力

内摩擦角

C(Kpa)

φ(°)

杂填土①

18.5

2.5

/

/

60.0

5.08.0

粉质粘土②

19.4

8.0

/

/

150.0

49.8

21.2

圆砾③

/

/

18.0

/

320.0

/

/

强风化泥质粉砂岩④

/

/

18.0

/

320.0

/

/

中风化泥质粉砂岩⑤

/

/

/

/

2000

/

/

注:带*为经验参数

(四)拟选基础类型及持力层分析

1.天然地基方案分析

1.1拟建的地下室,1、2、3裙楼和商业楼以及3-3住宅楼,基础形式建议采用独立基础,以圆砾③层作为基础持力层。

1.2拟建状元华府小高层建筑可采用独立基础,高层建筑可采用筏板基础,均以圆砾

③层为基础持力层,基础嵌入深度应满足相关要求。

天然地基设计及施工中应注意的问题:

基础开挖过程中应严格按照《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2-2002要求进行,应预留15-20cm原始土保护层以便人工清理干净底部虚土,同时要避免地基土受水的浸泡,过度扰动,暴露时间过长等不良因素影响,以免弱化地基土的力学性质,地基土承载力特征值fak应按《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要求对地基土进行现场浅层板载荷试验确定。达到设计要求后,应及时进行混凝土垫层浇注、基础施工。基(坑)槽经过业主、勘察、设计、监理和施工等相关责任主体验收合格后方可进入下一道工序。

2.桩基方案分析

拟建的小高层、高层建筑如考虑采用桩基,桩基形式优先考虑钻孔灌注桩或人工挖孔桩,钻孔灌注桩以中风化泥质粉砂岩⑤层,人工挖孔桩以圆砾③层或强风化泥质粉砂岩④层作为桩端持力层,设计桩长最小不少于6米。各岩土层极限桩端阻力标准值qpk(kpa)、极限桩侧阻力标准值qsik(kpa)参考值详见下表10:

表10

桩的极限侧阻力、极限端阻力标准值一览表

层号及

土层名称

人工挖孔桩

泥浆护壁钻(冲)孔灌注桩

极限侧阻力qsik(kpa

)

极限端阻力qpk(Kpa)

极限侧阻力qsik(kpa

)

极限端阻力qpk(Kpa)

杂填土①

/

/

/

/

粉质黏土②

55

/

55

/

砾③

135

4000

140

1800

强风化

泥质粉砂岩④

160

2400

160

2000

中风化

泥质粉砂岩⑤

frc=9.0MPa

成桩的可行性评价

人工挖孔桩:人工挖孔桩的优点是设备简单,施工进度快,施工现场干净,对周边环境影响小,易清除桩端虚土,能直接观察地层土质变化,其缺点是桩长较大、护壁不好或遇有害气体时易发生安全事故。当遇有厚度较大的软弱土层时不建议采用。

泥浆护壁钻(冲)孔灌注桩:高层建筑以中风化岩层作为桩端持力层,桩端进入持力层不小于1.5d。该工艺技术十分成熟,该桩型为非挤土桩,穿透能力强,能顺利达到预计持力层,对周围环境影响较小,但基础造价相对较高,施工周期较长,施工中泥浆易造成污染,不利文明施工。由于场地地下水丰富对钻孔灌注桩施工有不良影响,主要表现为对孔内泥浆进行稀释,从而导致泥浆浓度降低,施工过程中导致清渣效果降低、塌孔等。

建场地周边距离已有建筑物和周边道路较近,采用机械桩基时噪音和振动对周边有一定影响,因采取适当措施降低对周边环境的影响。

3.地下水对桩基设计及施工的影响

地下水对钻孔灌注桩基本无影响。

地下水对人工挖孔桩,施工过程中注意在在松散风化土地段,基础施工中可能地下水位上升较高可能存在对人体有害气体等不良地质现象,做好护壁、通风及清底和控制抽排地下水等施工措施,合理安排施工顺序,该场地均可以成桩。

4.桩基设计及施工中应注意事项

本报告建议的有关桩基设计参数可供设计进行初步计算,桩基施工前须在现场先进行试桩,并采用静载或高应变试验检测,根据试桩检测结果,可适当调整相关桩基参数。预制管桩施工时,必须严格按照施工程序进行,以贯入度及桩端进入持力层为控制原则。桩基竣工后宜按有关规范规定验桩,以确定桩的实际承载力及完整性。

基础基槽开挖至设计预定标高及持力层,应要及时通知勘察单位,进行验槽工作。

(五)地下室基坑支护及抗浮评价

1.基坑支护

拟建工程包含一层地下室,基坑开挖深度约4.50m,其基坑侧壁安全等级为三级。基坑周边地势开阔,距离已有建筑物及道路管线较远,因此建议基坑开挖对四周进行放坡处理,粉质黏土②层边坡坡度允许值为1:1.50,应对坡面进行一定的保护措施以避免雨水冲刷造成的不利影响。

2.地下室抗浮评价

1)地下室防水建议

拟建场地年最高水位66.50m左右,略高于地下室底板高程,故需对其进行防水处理,地下室外墙及底板应采用防渗混凝土。

2)地下室抗浮评价

综合考虑建议拟建地下室抗浮设计水位取66.50m。

(六)岩土工程监测

1.质量检验

本工程基础施工中应重视施工验槽,基坑开挖后及时通知勘察、设计、质监等单位现场进行检验,复核勘察成果的准确性,检查施工、降水及支护质量,对出现的问题及时解决。达基底标高时,应采取钎探等手段检验基础受力层范围内有无软弱夹层分布及对持力层强度进行复核。

2.建立观测系统,及时全面进行安全预报

由于降水及基坑开挖,会带来周边地面的变形,在采取安全可靠的基坑边坡支护措施施工同时,还应进行基坑周边邻近建构筑物的稳定性观测及护壁的水平位移监测,及时进行安全预报。

3.建立长期沉降变形观测

对于拟建高层建筑在基础施工时,应设置多个观测点,对工程进行沉降观测,取得沉降数据,计算倾斜并预测其发展趋势。沉降观测应进行专项设计。

四、结论和建议

1.拟建工程重要性等级为二级,场地复杂程度等级为三级,地基复杂程度为三级,综合确定本次勘察等级为乙级。

2.据本次勘察钻孔揭露,勘察深度内,拟建场地内及基坑边沿地层结构自上而下分别为:①杂填土、②粉质黏土、③圆砾、④强风化泥质粉砂岩、⑤中风化泥质粉砂岩,相关岩土工程设计参数可按表1~表10采用。

3.拟建场地区域地质稳定性较好。场地内无不良地质作用,据钻探资料,在勘察深度范围内未发现有断裂构造通过。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01)的有关规定:本地区基本烈度属于<6度区域,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0.05g,地震动反应谱特征周期T为0.35s,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和《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500223)的有关规定:,抗震设防类别应划分为一般设防类(丙类)。

4.根据现场取样分析结果,并结合永丰县地区工程实践经验,拟建场地地下水对混凝土结构具微腐蚀性,对钢筋混凝土结构中的钢筋具微腐蚀性,场地土对混凝土结构和钢筋混凝土结构中钢筋具微腐蚀性。

5.拟建的地下室,裙楼,商业楼和3-3楼基础形式建议独立柱基础,以圆砾③层为基础持力层;

拟建小高层建筑可采用独立柱基础,拟建的高层建筑可采用筏板基础,以圆砾③层为基础持力层;

拟建小高层及高层建筑如采用桩基础时,桩基形式优先考虑钻孔灌注桩或人工挖孔桩,钻孔灌注桩以中风化泥质粉砂岩⑤层,人工挖孔桩以圆砾③层或强风化泥质粉砂岩④层作为桩端持力层。

6.桩基础设计及施工中应注意下列问题:

1)本报告建议的有关设计参数可供设计进行初步计算,桩基施工前宜在现场进行静载或高应变试验验证,必要时,可根据试验结果作适当调整。

2)桩基施工过程中,应参考工程地质剖面图、柱状图,必须严格按施工程序进行。并结合所取岩屑、钻进速度等准确判定持力层;如遇地质条件异常,应及时与勘察部门联系或补充钻探以查明情况。

3)采用人工挖孔桩基础施工时,应当特别注意在在松散风化土地段,基础施工中可能地下水位上升较高、可能存在对人体有害气体等不良地质现象;应采取场地地基截水、降水和水下灌注混凝土等有效措施。并做好护壁、通风及清底和控制抽排地下水等施工措施,合理安排施工顺序;对于需进行基岩爆破的桩孔,要严格控制好***用量及施工的安全;当桩端嵌岩深度满足设计要求时,应清除好孔底残渣方可进行混凝土的灌注。

7.建议设计抗浮水位标高取66.50米。

8.至于具体采用何种基础类型,应由建设(业主)单位和勘察设计单位经过对拟建场地的地质条件和周边环境,并结合上部结构类型,对各种可能的基础方案进行合理性、安全性和经济性等方面比较后进一步确定。

9.基础施工应加强基坑或基槽验收工作,在基础施工前必须进行试挖或试桩试验,对桩基础应进行静载试验。如地质条件与勘察报告有差异或变化较大时,及时与地勘设计等相关部门联系,采取必要的处理措施或施工勘察工作。

10.本勘察报告提交后,如由于设计变更引起的拟建建(构)筑物结构及平面位置发生变化时,不可套用本勘察报告,需进行补充勘察,并以补充勘察资料作为变更设计的依据。

-

11

-

© 转乾企业管理-攻考网 版权所有 | 黔ICP备2023009682号

免责声明:本站内容仅用于学习参考,信息和图片素材来源于互联网,如内容侵权与违规,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我们将在三个工作日内处理。联系邮箱:303555158#QQ.COM (把#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