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知识与问答 > 威武什么屈

威武什么屈

来源:互联网转载 时间:2024-08-24 02:47:01 浏览量:

一、古代威武不能屈的人有哪些

南霁云①威武不能屈[唐]韩愈 南霁云之乞救于贺兰②也,贺兰嫉巡③、远④之声威功绩出己上,不肯出师救.爱霁云之勇且壮,不听其语,疆留之.具食与乐,延霁云坐.霁云慷慨语曰:“云来时睢阳之人不食月余日矣云虽欲独食义不忍!虽食,且不下咽.”因拔所佩刀断一指,血淋漓,以示贺兰.一座大惊,皆感激为云泣下. 云知贺兰终无为云出师意,即驰去;将出城,抽矢射佛寺浮图⑤,矢著其上砖半箭.曰:“吾归破贼,必灭贺兰,此矢所以志也.” 愈⑥贞元中过泗州,船上人犹指以相语⑦.城陷,贼以刃胁降巡,巡不出,即牵头,将斩去,将斩之;又降霁云,云未应.巡呼云曰:“南八⑧!男儿死耳,不可为不义屈!”云笑曰:“欲将以有为也;公有言,云敢不死!”即不屈.南霁云向贺兰进明请帮求救援,贺兰嫉妒张巡、许远的名声威望和功劳业绩超过自己,不肯出兵援救.贺兰喜欢南霁云的英勇和豪壮,不听他的求救,硬要留他下来,陈设酒肉,具备歌舞,邀请南霁云入座.南霁云情绪激昂地说:“我南霁云来的时候,睢阳城内的人已经有一个多月没东西吃了.我即使想一个人吃,道义上不忍心这样做,即使吃也咽不下去.”于是抽出随身佩带的刀砍断一个手指,鲜血淋漓,来给贺兰看.满座的人非常震动,都感动得为他掉泪. 南霁云明白贺兰进明始终没有为自己出兵的意思,立刻骑马迅速地离开了.快要出城的时候,抽出一支箭射向佛寺的高塔,箭射中在塔上,有一半箭头穿进砖里.他说:“我这次回去,假如打败了叛贼,一定回来灭掉贺兰!这枝箭就是我立下誓言的记号.” 我于贞元年问路过泗州,船上的人还指着中箭韵塔砖告诉我当年的情况.睢阳城失陷时,叛贼用刀威逼张巡投降.张巡不屈服,随即被拉走,行将斩首.又威逼南霁云投降.南霁云没有回答.张巡对南霁云呼喊道:“南八(南霁云),大丈夫一死罢了,不可以屈从不义的人!”南霁云笑着回答说:“我原想要有所作为.现在您说这话,我敢不死吗?”于是他就没有屈服.。

二、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

意思:富贵不能使他的思想迷惑,威武不能使他的意志屈服。

出自:战国 孟子《孟子·滕文公下》

原文选段:

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释义:

大丈夫应该住进天下最宽广的住宅——‘仁’,站在天下最正确的位置——‘礼’,走着天下最正确的道路——‘义’。得志时,与百姓一同遵循正道而行;不得志时,就独自行走自己的道路。富贵不能使他的思想迷惑,贫贱不能使他的操守动摇,威武不能使他的意志屈服,这才叫作有志气有作为的男子。

扩展资料

景春认为公孙衍、张仪能够左右诸侯,挑起国与国之间的战争,是了不得的男子汉大丈夫。孟子则认为公孙衍、张仪之流靠摇唇鼓舌、曲意顺从诸侯的 意思往上爬,没有仁义道德的原则,因此,不过是小人、女人,奉行的是“妾妇之道”,哪里谈得上是大丈夫呢?

孟子对“以顺为正”的妾妇之道很是痛恨,但两千多年来,这样的“妾妇”却一直生生不已,层出不穷。时至今日,一夫一妻已受法律保护,“妾妇”难存,但“妾妇说”却未必不存,甚或还在大行其道哩。

本篇中,孟子提出了治乱交替的历史演变模式,对后代思想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如其后的阴阳家邹衍提出了“五德终始”说,以土、木、金、火、水五种物质形式,来比附人类历史发展的过程。

汉代儒学大师董仲舒,以黑统、白统、赤统“三统”循环来说明王朝更替现象等等,都是在孟子治乱交替历史观的基础上发展演变而来的,他们不同程度地走进了历史循环论。

孟子治乱交替的历史观在下层百姓中也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十年河东,十年河西”、“江山轮流坐,今朝到我家”等等都是孟子历史观的演绎。

孟子还特别重视君主的作用,认为在人类整个历史进程中,天下的安危都取决于最高统治者。如果君正了,全国上下便会自然而然地走上正道,国家就太平;如果君不正,全国上下就会走上邪路,国家就会不安定。

© 转乾企业管理-攻考网 版权所有 | 黔ICP备2023009682号

免责声明:本站内容仅用于学习参考,信息和图片素材来源于互联网,如内容侵权与违规,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我们将在三个工作日内处理。联系邮箱:303555158#QQ.COM (把#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