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知识与问答 > 廉者不受嗟来之食 廉者不受嗟来之食的意思和典故

廉者不受嗟来之食 廉者不受嗟来之食的意思和典故

来源:互联网转载 时间:2024-09-18 00:22:01 浏览量:

“志士不饮盗泉,廉者不受嗟来之食。”是什么意思?

【释义】:有志气的人不喝盗泉的水(盗泉是一个泉口的名字,象征偷盗),清廉的人不接受带有侮辱性的施舍。

廉者不受嗟来之食 廉者不受嗟来之食的意思和典故

“志士不饮盗泉”出自“孔子过于盗泉,渴矣而不饮,恶其名也”的典故。

“廉者不受嗟来之食”出自西汉戴圣的《礼记》。

孔子(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公元前479年4月11日),子姓,孔氏,名丘,字仲尼,鲁国陬邑人(今山东曲阜),祖籍宋国栗邑(今河南夏邑), 中国著名的大思想家、大教育家。孔子开创了私人讲学的风气,是儒家学派创始人。

【思想主张】:政治思想核心:“礼”与“仁”孔子主张“为政以德”,用道德和礼教来治理国家是最高尚的治国之道。这种治国方略也叫“德治”或“礼治”。德治就是主张以道德去感化教育人。儒家认为,无论人性善恶,都可以用道德去感化教育人。

《礼记》又名《小戴礼记》、《小戴记》,据传为西汉礼学家戴圣所编,是中国古代一部重要的典章制度选集,共二十卷四十九篇,主要记载了先秦的礼制,体现了先秦儒家的哲学思想、教育思想、政治思想、美学思想,是一部儒家思想的资料汇编。

志士不饮盗泉之水廉者不受嗟来之食这句话出自哪篇作品 该句原文是什么

1、“志士不饮盗泉之水,廉者不受嗟来之食”出自南朝宋史学家范晔的《后汉书》。这句话的意思是:有志之士不喝“盗泉”的水,廉洁方正的人不吃施舍的东西。这句话常用于比喻品行高洁,不苟且求得。

2、原文:

河南乐羊子之妻者,不知何氏之女也。

羊子尝行路,得遗金一饼,还以与妻。妻曰:“妾闻志士不饮‘ 盗泉’之水,廉者不受嗟来之食,况拾遗求利,以污其行乎!”羊子大惭,乃捐金于野,而远寻师学。

一年来归,妻跪问其故,羊子曰:“久行怀思,无它异也。”妻乃引刀趋机而言曰:“此织生自蚕茧,成于机杼。一丝而累,以至于寸,累寸不已,遂成丈匹。今若断斯织也,则捐失成功,稽废时日。夫子积学,当‘日知其所亡’,以就懿德;若中道而归,何异断斯织乎?”羊子感其言,复还终业,遂七年不返。

尝有它舍鸡谬入园中,姑盗杀而食之,妻对鸡不餐而泣。姑怪问其故。妻曰:“自伤居贫,使食有它肉。”姑竟弃之。后盗欲有犯妻者,乃先劫其姑。妻闻,操刀而出。盗人曰:“释汝刀从我者可全,不从我者,则杀汝姑。”妻仰天而叹,举刀刎颈而死。盗亦不杀其姑。太守闻之,即捕杀贼盗,而赐妻缣帛,以礼葬之,号曰“贞义”。

廉者不受嗟来之食

“志士不饮盗泉之水,廉者不受嗟来之食。”出自范晔的《后汉书·乐羊子妻传》,意思是指有志气的人不喝盗泉的水,知廉耻的人不吃施舍的东西。比喻品行高洁,不苟且求得。

初识这句话源于读书时的一篇古文,不知为啥竟对这句话念念不忘了半生,它就象咒语一样如影随形般跟了我半辈子。这么多年,无论生活还是工作上遇到再大的困难,也不愿意接受别人的“施舍”,我知道我其实也算不上品行高洁之人,但我却一直不愿意苟且求得不属于自己的一切。

习惯了自食其力,从不奢望无关人的帮助。主要还是因为明白自己没有能力回报别人的好。有人将这称作一种清高,也有人把它看作是一种愚腐和顽固不化。尽管如此,依然不会改变我对“志士不饮盗泉之水,廉者不食嗟来之食。”品格的崇尚和仰慕。

之所以想到这句话是因为最近先生健康出现了问题,有些人直接发红包表示问候,老实说,我从心底厌恶这种方式的问侯,我还不至于到募捐善款的地步;还有就是这些年总有一些好多年不联系的人突然加我联系方式,继而频繁联系,联系几次后就告诉你儿子,女儿要结婚了,孙子要吃满月酒啥的……言下之意很明了,让你发红包呗,随后便再次长眠于通讯录之中,也许他们从决定加我联系方式的那一刻起,就想好了怎么让我心安情愿掏钱吧,而我其实是最讨厌被人套路的。

前几年时兴拉各种群,群的最大作用莫过于红白喜事通知平常素不往来的那些人。我对这种事从来就不热心,中国人讲究礼尚往来,那么这样的冒然相请算不算一种礼尚往来呢?我从心而言,是抵触的,所以从来不愿意被人拉入各种群,有来往的人拉不拉群都会关注的,不想来往的人同处多少群都一样,依然还是陌生人。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与其在别人困难的时候给钱,不如帮助他找到解决问题的方式,或者帮他找到自己赚钱的方式。

小的时候常听妈妈说过一句话:“救急不救穷。”那时候不是太理解,现在越来越赞成这个观点。帮助人要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如果没有这个能力,不打扰就是最好的帮助。先生病了,我不是陪他跑来跑去看病,就是忙着上班,这一段时候我比任何时候更渴望安静,最怕别人有事没事的问候。在我看来这样的询问除了让我更加有压力外,感觉不到一丝真诚。

我知道,这么多年太多的磨难,让我的心变得敏感多疑,我从心里不愿意轻信任何人,不知不觉的封闭起自己,不喜欢和人交流,变得越来越沉默,这一切是生活的原因,也是自己性格所致。以前,我常常想,这也许正是我性格上的短板,我应该尝试去改变这样的自己。可这几年随着年龄越来越大,我忽然喜欢上这个淡然,佛系的自己了。

杨绛先生说:“惟有身处社会底层的人,最有机缘看到世态人情的真相。一个人不想攀高就不怕下跌,也不用倾轧排挤,可以保其天真,成其自然,潜心一志完成自己能做的事。”,我想我可能就是这个样子,处得越低,看得越透吧!

“我和谁都不争,和谁争我都不屑。”活在世间,我喜欢把自己置身事外,不愿意因为外在的事改变自己的原则,降低自己的底线。尽管先生健康有了问题,我肯定要难一阵了,但我还是不想因此改变自己。

我和谁都不争,我也不和命运争。上天安排我什么样的磨难,我都会接受然后跨过去的。

最近我拒绝了一些人的好意,看似得罪了人,拨了别人的面子,实际是不欠人,让我活得更坦然。那些不懂我,因此被得罪的人,我也不会太放心上。我知道,我算不上品行高洁者,但我依然不会接受不属于自己的所谓“帮助”。

“志士不饮盗泉之水,廉者不受嗟来之食”是什么意思?(指明出处)

翻译:盗泉:在今山东省。相传孔子曾路过盗泉,但因为厌恶其名,虽渴也不喝盗泉之水。嗟:不礼貌的招呼声。意思是:品德高尚的人不会喝盗泉的水,廉洁清正的人不会吃别人带有侮辱的饭食。

出处:(南朝·宋)范哗《后汉书·列女传·乐羊子妻》。

志士不饮盗泉之水

尸佼《尸子》(节录):孔子过于盗泉,渴矣而不饮,恶其名也。 盗泉:在今山东省泗水县。 孔子不喝“盗泉”水,因为他憎恶这个名字。旧时人们饮用这句话,表示坚守节操,不污其行。尸佼是战国时法家,著有《尸子》,已佚,后人有辑本。

不受嗟来之食

《礼记·檀弓下》:“予唯不食嗟来之食,以至于斯也!”

意思:不吃带有侮辱性的施舍,形容人有志气。

最后引申为成语“嗟来之食”

【拼音】 jiē lái zhī shí

【释义】指带有侮辱性的施舍。

【出处】《礼记·檀弓下》:“予唯不食嗟来之食,以至于斯也!”

示 例 志士不饮盗泉之水,廉者不受~。(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八十五回)

【来源】齐国出现了严重的饥荒。黔敖在路边准备好饭食,以供路过饥饿的人来吃。有个饥饿的人用袖子蒙着脸,无力地拖着脚步走来。黔敖左手端着吃食,右手端着汤,说道:“喂!来吃!”那个饥民扬眉抬眼看着他,说:“我就是不愿吃嗟来之食,才落到这个地步!”黔敖追上前去道歉,饥民终究没有吃,最后饿死了……

“不食嗟来之食”就出自这个典故,它教导人们做人要有骨气,绝不低三下四地接受别人的施舍,哪怕是牺牲自己的利益甚至生命,也绝不能做出辱没骨气和志气的事情。

廉者不受嗟来之食在那篇古文

孟子的鱼我所欲也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志士不饮盗泉之水,廉者不受嗟来之食的解释是什么?

志士不饮盗泉之水廉者不受嗟来之食的意思如下:

首先字面意思理解就是有志气的人不喝盗泉里的水,廉者不吃带有侮辱性的施舍。其次这句话深层次的意思是说做人应有骨气,宁可克制自我理性的、强烈的、基本的欲望,直至断送性命、也不摧眉折腰、苟且偷生。这是古代的君子之道。

出自《乐羊子妻》:

《乐羊子妻》是一篇人物传记。它通过两个小故事,赞扬了乐羊子妻子的高尚品德和过人才识。乐羊子妻,是东汉梁国榖丘(今河南虞城县谷熟镇)人。

乐羊子妻的两段话,不管是过去,现在,还是将来;并且对不同民族,不同政见,不同文化,不同宗教的人来说都有着深远的意义。她告诫人们:做人就必须具备高尚的品德,拾金不昧,坚守节操的精神。

© 转乾企业管理-攻考网 版权所有 | 黔ICP备2023009682号

免责声明:本站内容仅用于学习参考,信息和图片素材来源于互联网,如内容侵权与违规,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我们将在三个工作日内处理。联系邮箱:303555158#QQ.COM (把#换成@)